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态势和展望

被引:54
作者
吴绍洪 [1 ,2 ]
罗勇 [3 ]
王浩 [4 ]
高江波 [1 ,2 ]
李传哲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与适应; 态势; 展望;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15年出版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总结了第二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中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最新研究结果.科学界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主要认识进展有:不同领域(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冰冻圈、海岸带等)和区域已经显现出来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总体判断弊大于利,特别是未来进一步增温将主要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评估的特点包括,气候变化对重点领域影响评估更加全面,重点领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深入,评估方法与数据更加规范,辨识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和区域影响的利弊.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差距.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降低气候变化影响认识的不确定性、提高定量化风险评估水平、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的综合交叉、趋利避害适应原则、有序适应机制、定量适应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42 / 105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陆地表层格局研究 [J].
吴绍洪 ;
赵艳 ;
汤秋鸿 ;
郑景云 ;
高江波 ;
梁涛 ;
葛全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10-17
[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J].
吴绍洪 ;
黄季焜 ;
刘燕华 ;
高江波 ;
杨军 ;
王文涛 ;
尹云鹤 ;
栾浩 ;
董婉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7-13
[3]   IPCC AR5中社会经济新情景(SSPs)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张杰 ;
曹丽格 ;
李修仓 ;
占明锦 ;
姜彤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9 (03) :225-228
[4]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J].
刘燕华 ;
钱凤魁 ;
王文涛 ;
葛全胜 ;
马翠梅 ;
张九天 ;
何霄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1-6
[5]  
Permafrost changes and engineering stability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J]. WU QingBai,NIU FuJu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0)
[6]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J].
熊伟 ;
杨婕 ;
吴文斌 ;
黄丹丹 ;
曹阳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09-518
[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J].
王学潮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2, 4 (04) :332-340
[8]   近50a来中国阿尔泰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成果 [J].
姚晓军 ;
刘时银 ;
郭万钦 ;
怀保娟 ;
孙美平 ;
许君利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0) :1734-1745
[9]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J].
霍治国 ;
李茂松 ;
李娜 ;
王丽 ;
黄大鹏 ;
王春艳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11) :2168-2179
[10]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carbon sinks and sources in China [J].
Liu ShuangNa ;
Zhou Tao ;
Wei LinYan ;
Shu Ya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 (14) :1699-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