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452
作者
刘彦随 [1 ]
杨忍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乡村发展; 区域差异; 样带; 形成机理;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样带、地统计、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动态的差异特征显著,北方边境县域高城镇化和东部沿海县域高城镇化形成的"人字形"空间形态逐渐凸显;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的两湖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较快,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保持较低的城镇化水平;②2000年以来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速度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陇海兰新线、长江沿线、北方边境、106国道、东部沿海样带县域城镇化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离中心城市距离、二三产业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密度是影响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同时粮食生产主导定位、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城镇设置标准等因素也影响县域城镇化水平及发展过程。未来城镇化发展应遵循地域差异,凸显主导功能,推进优化与重点发展区的集约型城镇化、耕地与粮食主产区的分流型城镇化、生态与水源保护区的迁移型城镇化,以及园区与城镇近郊区的融入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人—地—业耦合与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11 / 10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城市化的出路在中小城市 [J].
“城市化发展研究”课题组 .
调研世界, 2011, (03) :6-11
[2]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刘慧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43-1453
[3]   快速城市化中的中国农村空心化(英文) [J].
刘彦随 ;
刘玉 ;
陈秧分 ;
龙花楼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 (06) :876-888
[4]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 [J].
陈锡文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1) :4-9
[5]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6]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 [J].
宁越敏 ;
李健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05) :8-14
[7]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8]   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J].
顾朝林 ;
吴莉娅 .
城市问题, 2008, (12) :2-12
[9]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 [J].
李国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05) :6-11+16
[10]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 [J].
李震 ;
杨永春 ;
乔林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