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34
作者
姚成胜 [1 ]
李政通 [1 ,2 ]
易行 [1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昌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经济; 驱动效应; 空间转移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粮食产量则是衡量粮食安全的最为重要指标,研究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对于实现其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种植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结构、农业生产经济收益、农业劳动力等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农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粮食产量分解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将粮食产量变化分解为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效应、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农业劳动力当量效应等4种。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和粮食生产的空间转移系数,揭示了4种效应对1978—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时序变化以及2000—2013年全国31省(市、区)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变化方面,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收益效应都是驱动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种植经济的粮食安全效应则是抑制粮食增产的首要因素。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在农户主导模式下,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强,这一结果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明显。1978—2014年,中国劳动力当量效应对粮食产量变化由正向驱动作用不断向负向抑制作用转变,且其对粮食增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这一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表现也尤为突出。因此,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尤其需要发挥政府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在确保农民生产粮食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加快延伸粮食生产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效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食物资源安全状况评价 [J].
姚成胜 ;
李政通 ;
黄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6) :25-31
[2]   基于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的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解 [J].
周志刚 ;
郑明亮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2) :1-6
[3]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估价与趋势判断 [J].
高强 ;
孔祥智 .
改革, 2014, (11) :80-91
[4]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 [J].
刘玉 ;
高秉博 ;
潘瑜春 ;
郜允兵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0) :1709-1720
[5]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 [J].
金涛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6) :911-919
[6]   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分析 [J].
姚成胜 ;
黄琳 ;
吕晞 ;
段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8) :1-12
[7]   “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 [J].
朱晶 ;
李天祥 ;
林大燕 ;
钟甫宁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11) :36-43+110
[8]   Climate Change, Risk and Grain Yields in China [J].
Rainer Holst ;
Xiaohua Yu ;
Carola Grn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 12 (07) :1279-1291
[9]   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特性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 [J].
吕捷 ;
林宇洁 .
管理世界, 2013, (05) :76-87
[10]   我国粮食八年增产的性质与前景 [J].
王济民 ;
肖红波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2)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