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

被引:90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林大燕
钟甫宁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粮食; 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 贡献率; 增产潜力;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3.11.012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除播种面积扩大和各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以外,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粮食"九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结构调整三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增产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增"期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率年均为26%,贡献率最高的年份达到67%。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也最为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110 +110-1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粮食八年增产的性质与前景 [J].
王济民 ;
肖红波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2) :22-31
[2]   转变发展方式 打造粮食发展新增长势——关于我国粮食“九连增”后的若干思考 [J].
叶贞琴 .
农机科技推广, 2012, (12) :5-8
[3]   当今我国利用了多少世界农业资源 [J].
马晓河 ;
黄蓓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12) :4-10+110
[4]   我国粮食“九连增”的成因与启示——兼谈价格杠杆的运用与作用 [J].
丁声俊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 (11) :4-6
[5]   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与问题 [J].
陈锡文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 (01) :1-10+29
[6]   “八连增”之下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 [J].
吴敬学 .
中国合作经济, 2012, (05) :10-11
[7]   “七连增”后我国粮食形势及政策建议 [J].
马晓河 ;
黄汉权 ;
王为农 ;
蓝海涛 ;
方松海 .
宏观经济管理, 2011, (06) :11-13
[8]   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 [J].
倪洪兴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2 (08) :8-12
[9]  
中国水稻布局变化研究.[D].刘顺飞.南京农业大学.2007, 02
[10]  
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陈文佳.浙江大学.2012,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