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基于德国基本法和我国宪法的讨论

被引:7
作者
宋新
机构
[1] 复旦大学
关键词
人的尊严; 人的形象; 客体公式; 人格尊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951.6 []; DD911 [];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 ; 03 ;
摘要
人的尊严是现代文明的胎盘和中核,作为人格自由发展的前提,在世界各国受到重视和保护,也正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性尊严理论的出现与德意志民族密切相关,德国的哲学传统和宪政发展推动了尊严价值的法律化进程。对人性尊严的保障,德国基本法的制度建构力最强。我国宪法第38条侧重对人格尊严的保护,不能涵盖和替代人的尊严,思想基础也未集中于人是目的。德国的客体公式和目的工具理论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照搬,应依据我国宪法规范、思想和国情,有选择地借鉴,从而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格尊严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法律中的团结观与基本义务 [J].
王晖 .
清华法学, 2015, 9 (03) :5-17
[2]   人之尊严的理念与制度化 [J].
王晖 .
中国法学, 2014, (04) :103-118
[3]   人格权法中的人格尊严价值及其实现 [J].
王利明 .
清华法学, 2013, 7 (05) :5-19
[4]   尊严的理念悖论及其宪法消解 [J].
赵娟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7) :71-79
[5]   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 [J].
张翔 .
清华法学, 2012, 6 (04) :12-36
[6]   宪法“人格尊严”条款的规范地位之辨 [J].
郑贤君 .
中国法学, 2012, (02) :79-89
[7]   德国《基本法》中的社会国家原则 [J].
英格沃埃布森 ;
喻文光 .
法学家, 2012, (01) :166-174+180
[8]   宪法上人的尊严的规范分析 [J].
李海平 .
当代法学, 2011, 25 (06) :27-33
[9]   人性尊严的宪法保护——德国的路径 [J].
李忠夏 .
学习与探索, 2011, (04) :112-117
[10]   尊严与权利:基于中国社会视角的一种探究 [J].
陈嘉明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2)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