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论”之提倡

被引:51
作者
周详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权利主体; 动物; 法教义学; 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智能机器人是不是人"的权利主体资格问题是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核心。"权利主体"的前提性哲学问题,则是一个"人如何定义人"的问题。在农业社会,人类主要面临着"动物是不是人"的问题。中世纪以来的社会主流思想将非人种的"动物"这类古老"主体"逐步排除在权利主体范围之外。在工业社会之后,人类主要面临着"机器是不是人"的问题。近现代西方法治国家的社会主流对"机器是人"观持否定态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法学界到了必须认真对待"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问题的时间点。在法理上,将智能机器人"人格化"不存在法律方法论上的障碍。智能机器人也具备了权利主体的智能性这一本质性要素。将智能机器人建构为法律上的"人",尽管可能会对旧有的法教义学体系产生重大的冲击,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性。从刑法学的发展角度看,在法律观念或制度上承认"智能机器人也是人",可以合理有效地处理涉及智能机器人的各种"犯罪"现象与疑难社会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64 条
[1]   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 [J].
许中缘 .
法学评论, 2018, 36 (05) :153-164
[2]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J].
时方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6) :67-75
[3]   人工智能时代侵财犯罪刑法适用的困境与出路 [J].
吴允锋 .
法学, 2018, (05) :165-179
[4]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J].
刘宪权 ;
胡荷佳 .
法学, 2018, (01) :40-47
[6]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7]   宗教法本质考 [J].
何勤华 .
法学, 2014, (11) :20-33
[8]   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 [J].
苏力 .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58-66
[9]   非法使用信用卡在ATM机取款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再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09, 3 (01) :55-73
[10]   许霆案的刑法学分析 [J].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