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

被引:166
作者
曹培杰
机构
[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未来学校; “互联网+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有属于自身的内在力量,技术的先进与否不能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高低。"互联网+教育"的关键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学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流程再造。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未来学校,将会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构建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体系;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采用弹性的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育人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办好学校追求的三种境界——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整合改革启思 [J].
黄瑞 ;
孙曙 .
今日教育, 2016, (03) :26-31
[2]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 [J].
岳瑞凤 .
中州学刊, 2015, (07) :89-91
[3]   学习科学:推动教育的深层变革 [J].
尚俊杰 ;
庄绍勇 ;
陈高伟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1) :6-13
[4]   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 [J].
曹培杰 .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9) :24-28
[5]   信息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国际比较研究 [J].
罗陆慧英 .
教育研究, 2010, 31 (01) :83-90
[6]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J].
何克抗 .
中国电化教育, 2009, (09) :7-16
[7]   教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回归与超越——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的组织形态分析 [J].
傅松涛 ;
毕雪梅 ;
张东会 .
比较教育研究, 2007, (10) :20-25
[8]   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 [J].
裴娣娜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2) :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