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议题

被引:49
作者
郭永锐 [1 ]
张捷 [2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社区恢复力; 脆弱性; 灾害; 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1204 ;
摘要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灾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恢复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恢复力研究的范式也由早期的生态恢复力逐渐转向社区恢复力的研究。现有的社区恢复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探索、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客观指标和基于行动者感知的社区恢复力测度等方面。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可接受的社区恢复力理论框架;对普通乡村社区研究较多,对特定资源依赖型社区恢复力研究较少;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其他灾害和危机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仍待加强;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社区恢复力的主要议题,包括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人地关系的社区恢复力感知量表以及具有尺度效应的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数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基于PGIS的社区洪涝灾害概率风险评估——以福建省泰宁县城区为例 [J].
李卫江 ;
温家洪 ;
吴燕娟 .
地理研究, 2014, 33 (01) :31-42
[2]   灾害恢复度量框架——Katrina飓风灾后恢复应用案例 [J].
吴吉东 ;
李宁 ;
周扬 ;
顾孝天 ;
郝晓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 (04) :58-64
[3]   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J].
闫海明 ;
战金艳 ;
张韬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3) :303-314
[4]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综述 [J].
崔胜辉 ;
李旋旗 ;
李扬 ;
李方一 ;
黄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9) :1088-1098
[5]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 [J].
宛文博 ;
葛怡 ;
毕军 ;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 (04) :17-22
[6]   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J].
陈萍 ;
陈晓玲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4) :454-462
[7]   弹性、脆弱性和适应——IHDP三个核心概念综述 [J].
方修琦 ;
殷培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5) :11-22
[8]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陈婧 ;
叶涛 ;
周洪建 .
地理学报, 2006, (02) :115-126
[9]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J].
刘婧 ;
史培军 ;
葛怡 ;
王静爱 ;
吕红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211-218
[10]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 [J].
史培军 ;
郭卫平 ;
李保俊 ;
郑璟 ;
叶涛 ;
王瑛 ;
刘婧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