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被引:126
作者
史培军 [1 ]
王静爱 [2 ]
陈婧 [3 ]
叶涛 [3 ]
周洪建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灾害与公共安全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地系统; 脆弱性; 风险性; 恢复性; 适应性; 当代地理学; 动力学; 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 [一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在扼要介绍了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当前ESSP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IHDP已实施的主要科学研究计划等,阐述了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人地系统除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外,还具有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特征。当代地理学从地理要素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转向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研究;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成研究转向现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从地理环境重建研究转向现代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地理格局与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转向资源保障与区域安全系统仿真研究;从区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转向全球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 [J].
史培军 ;
郭卫平 ;
李保俊 ;
郑璟 ;
叶涛 ;
王瑛 ;
刘婧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1-7
[2]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J].
史培军 ;
张淑英 ;
潘耀忠 ;
王静爱 ;
洪世奇 ;
沈培平 ;
朱文泉 ;
叶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31-137
[3]   从区域安全建设到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从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看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J].
史培军 ;
邹铭 ;
李保俊 ;
周俊华 ;
王瑛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2) :173-179
[4]   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 [J].
史培军 ;
李晓兵 ;
张文生 ;
徐伟 .
资源科学, 2004, (03) :2-8
[5]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J].
叶笃正 ;
符淙斌 ;
季劲钧 ;
董文杰 ;
吕建华 ;
温刚 ;
延晓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45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