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被引:93
作者
钱俊希
朱竑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超有机体”理论; 文化的社会建构; 话题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6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3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J].
孙九霞 ;
周一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75-1589
[2]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借鉴——面向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文地理学 [J].
刘云刚 ;
李志刚 ;
黎斌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224-1233
[3]   中、日都市旅游街区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 [J].
张捷 ;
卢韶婧 ;
杜国庆 ;
孙景荣 ;
万基财 .
地理科学, 2014, 34 (07) :831-839
[4]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 [J].
陶伟 ;
陈慧灵 ;
蔡水清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553-565
[5]   对文化微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以广州太古汇方所文化书店为例 [J].
谢晓如 ;
封丹 ;
朱竑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184-198
[6]   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基于东方主义视角的研究 [J].
安宁 ;
朱竑 .
地理学报, 2013, 68 (12) :1702-1713
[7]   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过程研究──基于符号化的原真性视角 [J].
曾国军 ;
刘梅 ;
刘博 ;
蔡晓梅 .
地理研究, 2013, 32 (12) :2366-2376
[8]   地理学的政治 [J].
刘云刚 .
地理研究, 2013, 32 (11) :2170-2175
[9]   周庄古镇创造性破坏与地方身份转化 [J].
姜辽 ;
苏勤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131-1142
[10]   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 [J].
蔡晓梅 ;
刘晨 ;
朱竑 .
地理科学, 2013, 33 (06) :7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