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

被引:49
作者
陶伟 [1 ,2 ]
陈慧灵 [1 ,2 ]
蔡水清 [3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民俗节庆; 珠村; 乞巧节; 地方依恋; 广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92.1 [节日、节令];
学科分类号
030405 ;
摘要
民俗节庆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为认识居民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关于地方依恋的探讨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对象。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兴起,节日的内容形式功能已被重构。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珠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民俗节庆的重构与居民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乞巧节对珠村世居居民、新移居居民、租房于珠村的居民这三种不同身份居民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意向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乞巧节使居民们更好地融合到了珠村社区。②重构后的乞巧节在改善原住居民精神生活、优化珠村村落风貌、提升珠村族群的凝聚力、增强文化自豪感、保护乞巧文化及推动珠村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③重构后的传统民俗节庆生产了新的文化记忆,其如何被居民内化吸收、如何被整合进原生态的乞巧文化中,都有待探索。本研究对丰富地方依恋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53 / 5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传统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意义——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 [J].
刘博 ;
朱竑 ;
袁振杰 .
地理研究, 2012, 31 (12) :2197-2208
[2]   基于区域联系和IPA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空间特征——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J].
戴光全 ;
肖璐 .
人文地理, 2012, 27 (04) :115-124
[3]   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依赖维度探索性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J].
戴光全 ;
梁春鼎 .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777-783
[4]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 [J].
保继刚 ;
杨昀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4) :49-54
[5]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J].
唐文跃 .
地理科学, 2011, 31 (10) :1202-1207
[6]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J].
唐雪琼 ;
钱俊希 ;
陈岚雪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835-844
[7]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J].
朱竑 ;
刘博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1-8
[8]   从广府七夕风俗演变看当代乞巧的功能 [J].
叶春生 .
文化学刊, 2011, (01) :58-60
[9]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富阳龙门为例 [J].
项文惠 ;
王伟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3) :269-273
[10]   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 [J].
白凯 .
人文地理, 2010, 25 (04) :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