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121
作者
刘永强 [1 ]
龙花楼 [2 ]
机构
[1]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动力机制; 农区;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区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在构建土地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分析概念框架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黄淮海平原农区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动力机制。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表现为:2000-2010年,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伴随城乡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的增加;2000-2005年变化幅度明显大于2005-2010年的变化幅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农区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和区位条件对这5种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导致土地利用转型的共性驱动因子。并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既应充分考虑驱动各种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子及其地域分异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还需考虑各地类之间转换的适宜性及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利用,让土地利用转型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使其发生在适宜的区域范围内。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J].
龙花楼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607-1618
[2]   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J].
刘永强 ;
廖柳文 ;
龙花楼 ;
秦建新 .
地理研究, 2015, 34 (04) :691-700
[3]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J].
刘彦随 .
资源科学, 2015, 37 (01) :1-8
[4]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危机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J].
张雪靓 ;
孔祥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5) :90-96
[5]   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吕立刚 ;
周生路 ;
周兵兵 ;
戴靓 ;
昌亭 ;
鲍桂叶 ;
周华 ;
李志 .
地理科学, 2013, 33 (12) :1442-1449
[6]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19-1028
[7]   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J].
周宁 ;
郝晋珉 ;
邢婷婷 ;
王姣 ;
洪舒蔓 .
经济地理, 2012, 32 (08) :91-96
[8]   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转型发展的特征与机理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71-782
[9]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10]   华北平原“杨上粮下”现象的驱动机制——以河北省文安县为例 [J].
赵宇鸾 ;
李秀彬 ;
辛良杰 ;
郝海广 .
地理研究, 2012, 31 (02) :3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