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及形成机制

被引:30
作者
李在军 [1 ]
尹上岗 [2 ]
姜友雪 [3 ]
吕玉兰 [4 ]
机构
[1] 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
[4]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异速增长关系; 形成机制;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低碳经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时空关联、异速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关联强度总体呈“V”型波动变化。2000—2008年高关联强度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苏南、苏北及浙中等地区,2009—2017年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大体呈“南低北高”分布。(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实现由正转负。(3)地理探测器诊断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驱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动的主要因子。(4)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表明人口密度显著负向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投资强度和财政支出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城市化和消费水平表现出先促进后抵消作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及固碳水平则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2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1]  
Revisiting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e role of trade.[J].Lei Jiang;Shixiong He;Zhangqi Zhong;Haifeng Zhou;Lingyun He.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19, C
[12]   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J].
潘竟虎 ;
张永年 .
地理学报, 2021, 76 (01) :206-222
[13]   中国城市标度律及标度因子时空特征 [J].
焦利民 ;
雷玮倩 ;
许刚 ;
徐智邦 ;
周正梓 .
地理学报, 2020, 75 (12) :2744-2758
[14]   中国县域碳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J].
张赫 ;
彭千芮 ;
王睿 ;
强文丽 ;
张建勋 .
生态学报, 2020, 40 (24) :8988-8998
[15]   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过程中的省际减排成效评价 [J].
崔盼盼 ;
赵媛 ;
郝丽莎 ;
夏四友 ;
许昕 ;
唐文敏 .
地理研究, 2020, 39 (08) :1864-1878
[16]  
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刘书瀚;于化龙;.预测.2020, 04
[17]   多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来自广州的实证研究 [J].
杨文越 ;
梁斐雯 ;
曹小曙 .
地理研究, 2020, 39 (07) :1625-1639
[1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J].
陈晓峰 ;
周晶晶 .
经济经纬, 2020, 37 (04) :89-98
[19]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时空演变格局及预测 [J].
王少剑 ;
高爽 ;
黄永源 ;
史晨怡 .
地理学报, 2020, 75 (06) :1316-1330
[20]   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解析 [J].
田华征 ;
马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3) :63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