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被引:91
作者:
潘竟虎
[1
]
张永年
[1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能源碳足迹;
碳排放;
夜间灯光;
脱钩效应;
时空动态;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构建碳排放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框架体系,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2001—2013年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和时空依赖动态演化;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对3个时间段336个地级单元环境碳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在时空演变上既表现出稳中有进的总体特征,也存在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征。②碳足迹和碳赤字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和5.72%;碳足迹和碳赤字整体北方大于南方,不同的行政单元尺度下碳足迹和碳赤字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各地级单元碳足迹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③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北方大于南方,且呈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增的趋势;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整体上则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④综合脱钩指数整体以弱脱钩型为主,但弱脱钩型城市数量持续减少,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区域数量逐渐增多且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聚集分布;全国平均脱钩弹性值逐步增长,变异系数持续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22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