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被引:91
作者
潘竟虎 [1 ]
张永年 [1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能源碳足迹; 碳排放; 夜间灯光; 脱钩效应; 时空动态;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构建碳排放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框架体系,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2001—2013年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和时空依赖动态演化;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对3个时间段336个地级单元环境碳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在时空演变上既表现出稳中有进的总体特征,也存在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征。②碳足迹和碳赤字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和5.72%;碳足迹和碳赤字整体北方大于南方,不同的行政单元尺度下碳足迹和碳赤字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各地级单元碳足迹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③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北方大于南方,且呈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增的趋势;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整体上则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④综合脱钩指数整体以弱脱钩型为主,但弱脱钩型城市数量持续减少,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区域数量逐渐增多且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聚集分布;全国平均脱钩弹性值逐步增长,变异系数持续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2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J].
王少剑 ;
黄永源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131-1148
[2]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碳排放时空模拟与分异格局 [J].
张永年 ;
潘竟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4) :1436-1446
[3]   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与路径研究 [J].
周迪 ;
吴泽文 .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03) :1306-1314
[4]   中国省域生态系统服务足迹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J].
朱文博 ;
李双成 ;
朱连奇 .
地理研究, 2019, 38 (02) :337-347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J].
张琦峰 ;
方恺 ;
徐明 ;
刘庆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04) :696-708
[6]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 [J].
赵桂梅 ;
赵桂芹 ;
陈丽珍 ;
孙华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10) :84-93
[7]   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J].
高长春 ;
刘贤赵 ;
李朝奎 ;
张勇 ;
余光辉 ;
宿庆 ;
田艳林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6) :747-757
[8]   基于夜间灯光影像的中国电力消耗量估算及时空动态 [J].
潘竟虎 ;
李俊峰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627-638
[9]   基于EVI指数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去饱和方法 [J].
卓莉 ;
张晓帆 ;
郑璟 ;
陶海燕 ;
郭宇伯 .
地理学报, 2015, 70 (08) :1339-1350
[10]   中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排放的脱钩效应 [J].
王君华 ;
李霞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