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都市圈公路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

被引:38
作者
李沛权 [1 ]
曹小曙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关键词
通达性; 空间格局; 公路网络; 广佛都市圈;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1.03.004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F542 [中国陆路、公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水平研究——以广东省连州市12乡镇为例 [J].
潘裕娟 ;
曹小曙 .
人文地理, 2010, 25 (01) :94-99
[2]   都市圈与“省直管县”的冲突与协调 [J].
王钢 ;
夏谊 .
城市问题, 2009, (12) :78-82
[3]   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 [J].
杨钟贤 ;
刘邵权 ;
苏春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2) :1166-1172
[4]   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曾菊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88-1498
[5]   基于CA模型的乌鲁木齐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展模拟研究 [J].
张新焕 ;
祁毅 ;
杨德刚 ;
徐建刚 .
中国沙漠, 2009, 29 (05) :820-827
[6]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J].
孙铁山 ;
李国平 ;
卢明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56-966
[7]   构建兰州都市圈的区域影响研究 [J].
张旺锋 ;
张祥德 ;
杨蓉 .
河南科学, 2009, 27 (02) :245-248
[8]   广佛都市圈与其外围区域产业梯度比较及优化研究 [J].
陈来卿 ;
杨再高 .
城市发展研究, 2008, (01) :149-152+155
[9]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J].
乔旭宁 ;
杨德刚 ;
毛汉英 ;
张小雷 ;
吴得文 ;
张豫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6-95
[10]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J].
刘承良 ;
丁明军 ;
张贞冰 ;
张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