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

被引:7
作者
杨钟贤 [1 ,2 ]
刘邵权 [1 ,3 ]
苏春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11 [综合运输体制与结构];
学科分类号
08 ; 0823 ;
摘要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从定量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达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66 / 11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刘秉镰 ;
赵金涛 .
中国软科学, 2005, (06) :101-106
[2]   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李平华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3) :69-78
[3]   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水平的线性相关模型 [J].
陈彦光 .
人文地理, 2004, (01) :62-65
[4]   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J].
刘建强 ;
何景华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01) :82-86
[5]   通达性:概念,度量及应用 [J].
杨家文 ;
周一星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02) :62-67
[6]  
Recent advances in accessibility research: Representatio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J] . Mei-Po Kwan,Alan T. Murray,Morton E. O’Kelly,Michael Tiefelsdorf.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