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57
作者
乔旭宁 [1 ]
杨德刚 [1 ]
毛汉英 [2 ]
张小雷 [1 ]
吴得文 [1 ]
张豫芳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经济联系强度; 都市圈; 分维值; 空间结构; 乌鲁木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运用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计算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分析了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指出都市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对其他城市发展带动力弱等问题。结合产业的相似度,探讨了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米泉市、昌吉市作为一个经济区统一规划,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是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近2倍,都市圈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在对优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扩散的空间特征:(1)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接受能力,随距离增加呈现出按指数函数衰减;(2)梯度扩散与城市的等级规模有关,城市等级规模小,对经济辐射的接受能力弱,可能出现跃迁现象。在经济扩散过程中,两种特征同时并存,前者占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时空特征分析 [J].
张豫芳 ;
杨德刚 ;
张小雷 ;
马文红 ;
张宏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38-147
[2]   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 [J].
李震 ;
顾朝林 ;
姚士媒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44-5550
[3]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J] 张雪花;郭怀成;张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6, 03
[4]   都市圈空间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因素 [J].
薛俊菲 ;
顾朝林 ;
孙加凤 .
城市规划, 2006, (03) :53-56
[5]   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进展 [J].
杜宏茹 ;
刘毅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69-79
[6]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整合对策 [J].
赵淑玲 ;
丁登山 .
经济地理, 2005, (01) :84-87
[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 [J].
凌怡莹 ;
徐建华 ;
岳文泽 ;
艾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87-92
[8]   长株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J].
何剑 ;
王良健 ;
许抄军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30-33
[9]   描述城市系统结构特征的几个实用参数 [J].
陈彦光 ;
余国忠 ;
单纬东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64-67
[10]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