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秋季气溶胶粒子浓度与特性参数的观测研究

被引:10
作者
许万智 [1 ,2 ]
赵凤生 [3 ]
张寅超 [4 ]
杨燕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4]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环境学; 北京; PM2.5; PM2.5-10; Angstrom指数; 散射系数;
D O 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4.01.06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2010年10月和11月北京市区粒径小于2.5μm(PM2.5)和2.5~10μm之间(PM2.5-10)的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同时研究了同期的Angstrom指数和散射系数等气溶胶特性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气溶胶特性参数的逐时日变化明显。PM2.5质量浓度在凌晨5时至6时取得最小值,夜间20时至21时取得最大值;PM2.5-10质量浓度则在9时至10时和20时至21时出现双峰。气溶胶Angstrom指数在下午明显高于上午,最大值出现在16时左右;散射系数高峰出现在17时至18时。2010年10月7—9日出现了显著的灰霾天气,灰霾天气下PM2.5和PM2.5-10质量浓度均有明显增加。细粒子增多是导致PM2.5增加和Angstrom指数增大的主要原因。另外,灰霾天气期间散射系数迅速增大,非灰霾天(10月11日)的散射系数只有灰霾天(10月8日)的1.27%。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J].
颜鹏 ;
刘桂清 ;
周秀骥 ;
王京丽 ;
汤洁 ;
刘强 ;
王振发 ;
周怀刚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3) :257-265
[2]   北京山前典型细粒子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J].
康娜 ;
辛金元 ;
蔺永耀 ;
苏福庆 ;
王跃思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9) :1013-1020
[3]   北京城区奥运期间大气细粒子谱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J].
王杰 ;
刘建国 ;
陆亦怀 ;
伍德侠 ;
黄书华 ;
桂华侨 ;
董云升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9, 4 (04) :290-299
[4]   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成分的浓度变化特征 [J].
任希岩 ;
吉东生 ;
王跃思 ;
胡波 ;
孙扬 .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04) :426-430
[5]   北京市交通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J].
许艳玲 ;
程水源 ;
陈东升 ;
赵秀勇 ;
郭秀锐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1) :53-56
[6]   北京市冬季气溶胶粒子尺度谱分布研究 [J].
陈义珍 ;
柴发合 ;
魏强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01) :80-84
[7]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的来源研究 [J].
朱先磊 ;
张远航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1-5
[8]   北京冬、夏季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质量浓度谱分布 [J].
胡敏 ;
赵云良 ;
何凌燕 ;
黄晓锋 ;
唐孝炎 ;
姚小红 ;
陈泽强 .
环境科学, 2005, (04) :1-6
[9]   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J].
徐祥德 ;
周丽 ;
周秀骥 ;
颜鹏 ;
翁永辉 ;
陶树旺 ;
毛节泰 ;
丁国安 ;
卞林根 ;
J.Cha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58-966
[10]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J].
阎逢旗 ;
胡欢陵 ;
吴永华 ;
范爱媛 ;
虞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