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前典型细粒子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24
作者
康娜 [1 ,2 ]
辛金元 [1 ]
蔺永耀 [3 ]
苏福庆 [2 ]
王跃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阳泉市气象局
关键词
北京; PM2.5; 污染; 气象; 模拟;
D O I
10.13198/j.res.2009.09.23.kangn.005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冬季首要污染物,其中细粒子(PM2.5)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该地区具有山前地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使其细粒子污染更具区域代表性.对2007年12月北京出现的4次细粒子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粒子山前累积/清除时间,ρ(PM2.5)峰值均与气象条件相关;12月23─26日的3 d连续累积,使26日的ρ(PM2.5)日均值达到313.4μg/m3,是国家ρ(PM10)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50μg/m3)的2.1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ρ(PM2.5)日均指导值(25μg/m3)的11倍;持续的偏南风和边界层底层局地性环流,使得京津冀南部区域细粒子以日均96.7μg/m3的高值累积在北京山前地区,造成了12月23—31日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冬季严重细粒子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华北区域大气污染过程中天气型和输送路径分析 [J].
陈朝晖 ;
程水源 ;
苏福庆 ;
高庆先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17-21
[2]   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模拟分析 [J].
马锋敏 ;
高庆先 ;
周锁铨 ;
苏福庆 ;
康娜 ;
孙杰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1) :30-36
[3]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欧阳琰 ;
蒋维楣 ;
刘红年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838-845
[4]   上海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J].
吕森林 ;
陈小慧 ;
吴明红 ;
焦正 ;
文铁桥 ;
毕新慧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环境科学, 2007, (03) :472-477
[5]   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变化特征及物理特性 [J].
鲁端峰 ;
赵长遂 ;
吴新 ;
李永旺 .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7, (01) :45-49
[6]   区域大气污染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J].
康娜 ;
高庆先 ;
周锁铨 ;
雷霆 ;
陈东升 ;
李金环 ;
孟伟 ;
任阵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6) :20-26
[7]   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J].
马京津 ;
高晓清 .
高原气象, 2006, (05) :893-899
[8]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的高分辨模拟对比 [J].
陈炯 ;
王建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4) :403-411
[9]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徐晓峰 ;
李青春 ;
张小玲 .
气象科技, 2005, (06) :543-547
[10]   华北地区天气型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 [J].
苏福庆 ;
杨明珍 ;
钟继红 ;
张志刚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3)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