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被引:55
作者
马京津
高晓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水汽; HYSPLIT模式;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OAA HYSPLIT4水汽轨迹模型及1948—2003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的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轨迹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0—1970年代,华北地区850 hPa上的水汽主要是从南方输送来的,从1970年代开始水汽输送方向变以偏西为主,1980年代至今则以西北为主。另外,华北地区在1960—1964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存在最大值,1965年以后水汽输送通量值开始变小,1977年后水汽输送通量值较小且保持稳定。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轨迹的变化主要和东亚夏季风的逐渐减弱有关。华北地区1950—2000年代夏季(6~8月)逐月水汽输送轨迹变化特征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93 / 8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范广洲 ;
吕世华 ;
程国栋 .
高原气象, 2002, (01) :45-51
[2]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宋正山 ;
杨辉 ;
张庆云 .
高原气象, 1999, (04) :552-566
[3]   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J].
李崇银 ;
李桂龙 ;
龙振夏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S1)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