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理论争鸣及原因探析

被引:8
作者
刘润秋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十七届三中全会; 土地流转; 流转模式; 理论争鸣; 利益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阶段各地积极探索的"两权"抵押、"宅基地换住房、土地换社保"、"股田制"、"两田制"、"反租倒包"等农地流转模式引发了激烈的理论争鸣。争鸣的原因在于产权基础不同、流转原则不同、风险评估不同、利益倾向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研究 [J].
陈文学 ;
高圣平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6) :34-37
[4]   “十二五”规划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 [J].
党国英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8) :14-23
[5]   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 [J].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
张曙光 .
管理世界, 2010, (07) :66-85+97
[6]   陈锡文:农村改革的三个问题 [J].
陈锡文 .
中国合作经济, 2010, (06) :8-9
[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风险及其防范 [J].
蒋永穆 ;
杨少垒 ;
杜兴端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6) :4-8
[8]   农民利益保护与交易机制的改进——来自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经验 [J].
张红星 ;
桑铁柱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5) :10-16+110
[9]   “反租倒包”农地流转中农户博弈行为特征分析 [J].
王颜齐 ;
郭翔宇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5) :34-4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