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利益保护与交易机制的改进——来自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的经验

被引:36
作者
张红星 [1 ]
桑铁柱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民非农化; 交易机制; 农民谈判力; 中介型政府; 宅基地换房;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0.05.01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非农化过程充满了利益的冲突,保护农民利益的关键在于划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设计合理的治理结构,既降低交易成本又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使得各利益主体和谐相处、共享剩余。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是治理结构的创新,一方面,政府在不完全合约中引入了规范与权力,降低了分散交易的成本;另一方面,民主协商的政治程序保障了农民的谈判力。与国家征地机制和分散交易机制相比,这一新的土地非农化模式有利于推进城市化,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何去何从的小产权房——由北京市郊宋庄镇辛店村(画家村)房屋纠纷案引起的思考 [J].
王娟 ;
王楠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3) :167-168
[3]   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 [J].
刘正山 .
经济学(季刊), 2007, (02) :675-706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制度安排与利益冲突 [J].
姚从容 .
人口与经济, 2006, (03) :61-66
[6]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 [J].
周其仁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193-210
[7]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反思与改革 [J].
钱忠好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5) :5-11
[8]   不同农村土地非农化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比较研究 [J].
罗丹 ;
严瑞珍 ;
陈洁 .
管理世界, 2004, (09) :87-96+116
[9]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中维护好农民权益——昆山在推进城市化中保护农民利益的实践与探索 [J].
张树成 .
现代经济探讨, 2004, (01) :37-39+54
[10]   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 [J].
朱明芬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3) :65-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