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田制:为何及如何可能?——基于4个村庄应对金融危机有效性的比较

被引:3
作者
刘燕舞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两田制; 金融危机; 农地制度; 农地承包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反观当前农地制度的有益视角。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农地制度的安排与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形态。对比分析这些实践形态可以发现,农地承包关系的灵活抑或刚性、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抑或私有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公平与效率两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构造一种将农村耕地划分为相对刚性的口粮田以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和相对灵活的机动田以保障农户的农业生产,并随人口变动而实现农户个体内部的口粮田与机动田自行补充的"新两田制",有利于农村社会和整个国家应对危机,并为其处理危机赢得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农地私有化:捷克与斯洛伐克个案及其启示 [J].
傅晨 ;
王亮 ;
张凡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 (05) :65-68
[2]   金融危机对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影响及其对策——基于湖北省京山县鄂村的调查 [J].
刘燕舞 .
东岳论丛, 2009, 30 (07) :49-52
[3]   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 [J].
刘燕舞 .
学习与实践, 2009, (06) :116-120
[4]   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J].
贺雪峰 .
学习与实践, 2009, (06) :99-106+1
[5]   论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乡村“灰恶化”风险 [J].
徐晓军 ;
孙奥 .
人文杂志, 2009, (03) :188-192
[6]   农民外出务工的逻辑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J].
贺雪峰 ;
董磊明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2) :12-18+95
[7]   征地与农村治理问题 [J].
温铁军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1) :1-3
[8]   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私有化 [J].
曹锦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1) :6-7
[9]   强调农民地权,限制“圈地运动” [J].
秦晖 .
绿叶, 2008, (11) :61-68
[10]   市场畸形发育、社会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制度 [J].
文贯中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2)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