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分析评价

被引:3
作者
张哲 [1 ]
焦峰 [1 ,2 ]
梁宁霞 [3 ]
王宗仁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宝鸡市岐山县祝家庄镇农业办
关键词
植被带; 土壤水分; 土壤湿度综合指数; 土地利用分布特征;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4.04.016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83306 ;
摘要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带均处于极干旱状态,土壤湿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其中森林带以林地为主,森林草原带以林地和草地共同起主导作用,草原带以草地为主;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森林带最高,其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低;对不同植被带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分析表明,0—20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增长趋势。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这主要是与耕地坡度较小和修建梯田有关,同时还与农作物的耗水量相对较小有关。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地土壤含水量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7+81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J].
王晶 ;
朱清科 ;
刘中奇 ;
邝高明 ;
赵荟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1) :220-223
[2]   延河流域地带性物种分布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陈淑娟 ;
温仲明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1) :157-161
[3]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与立地因子关系研究 [J].
马娟霞 ;
肖玲 ;
关帅朋 ;
张素娟 ;
张耀华 .
土壤通报, 2010, 41 (06) :1311-1315
[4]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党小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2) :31-35
[5]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 [J].
朱恒峰 ;
赵文武 ;
康慕谊 ;
郭雯雯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8) :17-22
[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J].
杨永东 ;
张建生 ;
蔡国军 ;
莫保儒 ;
王子婷 ;
柴春山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4) :149-151+156
[7]   黄土区土壤水分与植物耗水研究 [J].
李孝广 ;
余新晓 ;
张振明 ;
陈慧新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05) :336-338
[8]   六道沟流域典型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J].
刘春利 ;
邵明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4) :54-56
[10]   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J].
黄奕龙 ;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王仰麟 .
水科学进展, 2006, (01)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