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5
作者
董朝阳
伍磊
童亿勤
机构
[1]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利用; 宁波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2+361 +3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J].
高标 ;
房骄 ;
何欢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1) :95-99
[2]  
城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模型及应用——以沈阳市为例[J]. 王俭,张朝星,于英谭,李法云,马放.应用生态学报. 2012(08)
[3]   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J].
卢艳 ;
于鲁冀 ;
王燕鹏 ;
王振波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01) :182-186
[4]   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 [J].
邱微 ;
樊庆锌 ;
赵庆良 ;
袁一星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 42 (06) :1000-1003
[5]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与评价——以珠海市为例 [J].
陈栋为 ;
陈晓宏 ;
孔兰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6) :2224-2229
[6]   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J].
谭秀娟 ;
郑钦玉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559-3568
[7]   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地域差异性研究 [J].
童亿勤 ;
劳雅婷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5) :576-579
[8]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J].
黄林楠 ;
张伟新 ;
姜翠玲 ;
范晓秋 .
生态学报, 2008, (03) :1279-1286
[9]   浅谈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J].
洪辉 ;
付娜 .
山西建筑, 2007, (30) :200-201
[10]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7, (02)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