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被引:187
作者
谭秀娟
郑钦玉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ARIMA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水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对我国1949~2007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运用ARIMA模型对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动趋势作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7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下降态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则逐年上升,从而造成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增大,我国水资源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运用ARIMA(2,1,3)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2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将继续呈上升态势,水危机形势将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559 / 35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城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J].
邓晓军 ;
谢世友 ;
王李云 ;
黄岩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01) :62-68
[2]   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J].
黄林楠 ;
张伟新 ;
姜翠玲 ;
范晓秋 .
生态学报, 2008, (03) :1279-1286
[3]   浅谈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J].
洪辉 ;
付娜 .
山西建筑, 2007, (30) :200-201
[4]   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 [J].
吴志峰 ;
胡永红 ;
李定强 ;
匡耀求 .
资源科学, 2006, (05) :152-156
[5]   中国区域水足迹的估算 [J].
马静 ;
汪党献 ;
来海亮 ;
王茵 .
资源科学, 2005, (05) :96-100
[6]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
[7]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3, (06) :692-700
[8]   1949~2000年中国用水状况及发展分析——续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基础 [J].
柯礼聃 .
地下水, 2002, (03) :125-130+168
[9]   全国总用水量向零增长过渡期的水资源对策研究——兼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基础 [J].
柯礼丹 .
地下水, 2001, (03) :105-112
[10]   中国21世纪水危机与节水 [J].
张岳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7, (02) :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