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49
作者
章锦河 [1 ]
张捷 [2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包袱; 生态不平等交换;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自2000年开始迅速展开。根据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175篇论文,对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已从引进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模型述评、不同区域尺度以及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3个方面。最后,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梁玥琳 ;
李娜 ;
刘泽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35-744
[2]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J].
杨海林 ;
宁丰收 ;
游霞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53-256
[3]   城市交通生态占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梁勇 ;
成升魁 ;
闵庆文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484-488
[4]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生态足迹 [J].
陈丽萍 ;
杨忠直 .
世界经济研究, 2005, (05) :8-11
[5]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J].
王学全 ;
卢琦 .
林业科学, 2005, (03) :12-18
[6]   轿车进入家庭的生态包袱及对策 [J].
何玉宏 ;
刘永珍 ;
蒋玲 .
综合运输, 2005, (04) :34-37
[7]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5, (04) :295-298
[8]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 [J].
蒋莉 ;
陈治谏 ;
沈兴菊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2) :82-85
[9]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卜心国 ;
王建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3-23
[10]   基于综合生态足迹的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J].
宋巍巍 ;
刘年丰 ;
谢鸿宇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 (01)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