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救助减贫:实践、绩效与前瞻

被引:26
作者
杨穗 [1 ]
鲍传健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精准扶贫; 减贫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它通过保障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降低绝对贫困程度发挥最直接、最明显的减贫作用。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和实践,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发展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减贫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下降,社会救助制度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减贫作用,成为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体系的重要支柱。但是,制度构建的不完整、救助水平的低下、救助范围的狭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基层经办管理能力的薄弱都制约着其减贫功能的充分发挥。优化制度设计、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救助水平、缩小地区差距、健全管理体制是未来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减贫作用的努力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社会保障助力精准脱贫的机理、挑战与对策 [J].
杨穗 .
中国发展观察, 2018, (08) :36-38+40
[2]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果分析 [J].
朱梦冰 ;
李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9) :90-112+207
[3]   城乡低保是否有助于未来减贫——基于贫困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J].
徐超 ;
李林木 .
财贸经济, 2017, 38 (05) :5-19+146
[4]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保护效果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J].
韩华为 ;
高琴 .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 (02) :81-96+156
[5]   反贫困的政策重点与发展型社会救助 [J].
左停 .
改革, 2016, (08) :80-83
[6]   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 [J].
谢勇才 ;
丁建定 .
中国软科学, 2015, (11) :39-49
[7]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J].
江治强 .
西部论坛, 2015, (04) :31-39
[8]   中国医疗救助筹资的不公平性——基于财政纵向失衡的分析 [J].
顾昕 ;
白晨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35-40
[9]   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J].
刘小珉 .
民族研究, 2015, (02) :41-54+124
[10]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来自中西部五省的经验证据 [J].
韩华为 ;
徐月宾 .
经济评论, 2014, (06) :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