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

被引:72
作者
谢勇才 [1 ]
丁建定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 贫困; 生存型救助; 发展型救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虽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面对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外部环境,我国现行的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救助理念消极、救助方式落后、救助标准偏低、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单一、救助主体薄弱以及救助效率不高七个方面。为克服这些困境,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当由生存型救助走向发展型救助,从转变救助理念、改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内容、健全救助主体以及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进而织牢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安全网。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发展中的贫困与贫困影响评价 [J].
王晓毅 ;
张浩 ;
占少华 ;
荀丽丽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1) :79-85
[3]   参与式反贫困: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方向 [J].
魏后凯 ;
王宁 .
江淮论坛, 2013, (05) :9-17
[5]   “十一五”以来社会救助发展的回顾及展望 [J].
唐钧 .
社会科学, 2012, (06) :65-76
[6]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J].
韩克庆 ;
郭瑜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49-167+244
[7]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J].
杨立雄 .
中国软科学, 2011, (08) :72-84
[10]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J].
周沛 ;
陈静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4) :141-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