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保护效果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被引:56
作者
韩华为 [1 ]
高琴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瞄准效果; 救助充足性; 减贫效应; 激励效应;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7.02.008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基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瞄准效果、救助充足性和减贫效应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低保救助制度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为了获得更可靠的低保瞄准评估结果,文章使用Ravallion反事实模型和Alkire-Foster多维度贫困测量框架来识别贫困。考虑到行为激励效应可能对保护效果评估结果的扭曲性影响,本文通过倾向值匹配(PSM)和估计边际税率两种方法对农村低保救助的行为激励效应进行了开拓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其瞄准效率在发展中国家同类型减贫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农村低保的瞄准偏误仍然不容忽视;农村低保救助水平不足问题严重;尽管获得救助对低保样本的减贫效果较为显著,但对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另外,初步的实证检验并未发现低保救助有显著的负向行为激励效应。这表明,未来农村低保政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通过改善瞄准和提高救助水平来促进其保护性功能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6+156 +156-1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 [J].
刘凤芹 ;
徐月宾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1) :141-150+160
[2]   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之策——以H省Y县为例 [J].
李迎生 ;
李泉然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3) :106-114
[3]   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来自中西部五省的经验证据 [J].
韩华为 ;
徐月宾 .
经济评论, 2014, (06) :63-77
[4]   农村社会救助瞄准偏差估计——来自120个自然村的调查 [J].
陈传波 ;
王倩茜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8) :4-11
[5]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依赖现状及防范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部分乡镇、湖北恩施市屯堡乡为例 [J].
陈元刚 ;
徐智垠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 27 (10) :32-37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来自河南、陕西省的调查 [J].
韩华为 ;
徐月宾 .
中国人口科学, 2013, (04) :117-125+128
[7]   低保户为何变成了低保人 [J].
贺雪峰 .
决策, 2012, (Z1) :43-45
[8]   应对极端贫困和边缘化: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 [J].
朱玲 .
经济学动态, 2011, (07) :27-34
[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J].
易红梅 ;
张林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67-73
[10]   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 [J].
李实 ;
杨穗 .
中国人口科学, 2009, (05) :19-2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