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享有公共救助资源?——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瞄准效果研究

被引:81
作者
刘凤芹
徐月宾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收入贫困; 社区瞄准; 支出型贫困;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公共救助资源的分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9107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多种指标测量了最低生活保障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分配给了穷人,分别是哪些类型的穷人。并进一步利用多项logit模型探讨了救助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收入贫困"人口仅获得31.86%的低保救助资源,相当一部分救助资源分配给了其他类型的贫困人口。社区瞄准机制是导致农村低保制度的实际救助对象和政策规定目标人群相背离的一个主要原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扩展现有低保制度的目标群体,包括更为丰富的贫困类型。(2)中国农村低保制度可以采用代理家计调查和社区瞄准相混合的瞄准机制。首先通过社区瞄准初步确定救助对象名单,然后通过代理家计调查剔除不合格的救助对象,防止精英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0+160 +1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我国贫困瞄准政策的表达与实践 [J].
杨龙 ;
李萌 ;
汪三贵 .
农村经济, 2015, (01) :8-12
[3]   倾向度匹配、救助依赖与瞄准机制——基于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效应的经验分析 [J].
王增文 ;
邓大松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2) :83-88+126
[4]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J].
韩克庆 ;
郭瑜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2) :149-167+244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J].
易红梅 ;
张林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67-73
[7]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 [J].
汪三贵 ;
Albert Park .
贵州社会科学, 2010, (02) :68-72
[8]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施过程及瞄准分析 [J].
李小云 ;
董强 ;
刘启明 ;
王妍蕾 ;
韩璐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1) :29-33+79
[10]   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J].
顾昕 ;
方黎明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