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效率研究——基于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农户调查

被引:7
作者
黄瑞芹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目标瞄准; 生计资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影响农村低保制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救助的方式(输血式救助、造血式救助)、救助的力度与覆盖面,以及救助对象的瞄准。作者对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现有的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方法使得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效果存在一定偏差;从农户生计资产的视角来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测量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农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先后顺序,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瞄准率明显提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保障力度,真正实现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 [J].
侯石安 ;
赵和楠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6) :28-34
[2]   论人力资本二元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J].
杨德才 .
当代经济研究, 2012, (10) :69-74
[3]   经济增长对贫困变动的影响及影响途径分析——以新疆农村为例 [J].
玛依拉·米吉提 .
经济问题, 2012, (07) :100-105
[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J].
易红梅 ;
张林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67-73
[5]   中国农村贫困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英文)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04) :51-61
[6]   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 [J].
李斌 ;
李小云 ;
左停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4)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