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

被引:19
作者
刘小珉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室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贫困减缓效应; 收入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120404 ;
摘要
本文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卷调查"(CHES)2011年农村数据,探讨了中国部分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反贫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基本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瞄准了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体,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些地区农村的收入差距;同时,也还存在诸如保障水平偏低以及所谓"人情保"、"腐败保"等问题。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低保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低保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力度,将低保救助与就业援助相结合等,应当成为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低保制度运行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反贫困效应的重要政策选项。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4+124 +12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减贫与再分配效应研究.[D].文雯.南开大学.2013, 07
[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住户调查.[M].李克强;龙远蔚;刘小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配效果与瞄准效率研究.[M].谢东梅;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  
福利经济学.[M].(英) 庇古; 著.华夏出版社.2007,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减贫效果分析 [J].
李盛基 ;
吕康银 ;
朱金霞 .
税务与经济, 2014, (03) :62-69
[6]   民族视角下的农村居民贫困问题比较研究——以广西、贵州、湖南为例 [J].
刘小珉 .
民族研究, 2013, (04) :37-49+124
[7]   反贫困视觉下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J].
王丽华 ;
孟湘泓 .
甘肃社会科学, 2012, (02) :46-49+71
[8]   论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与对策 [J].
牛勤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0) :6190-6191
[9]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AHP法研究 [J].
何晖 ;
邓大松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11) :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