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贫困视觉下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被引:10
作者
王丽华 [1 ]
孟湘泓 [2 ]
机构
[1] 吉首大学公共管理系
[2]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反贫困; 社会救助制度; 积极救助; 就业援助;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2.02.045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71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就业激励和援助:贫困救助制度演进和优化的基本取向 [J].
李乐为 ;
王丽华 .
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3) :138-141
[3]   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一项评估研究 [J].
陈成文 ;
罗竖元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8 (05) :86-92
[4]   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 [J].
洪大用 .
甘肃社会科学, 2007, (04) :158-162
[5]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郑功成; 著.人民出版社.2008,
[6]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