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70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李俊峰
王荣荣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变化特征; 机理; 皖江城市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1.03.006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J].
刘法建 ;
张捷 ;
章锦河 ;
陈冬冬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141-1152
[2]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3]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J].
侯赟慧 ;
刘志彪 ;
岳中刚 .
中国软科学, 2009, (12) :90-101
[4]   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模型——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 [J].
杨效忠 ;
张捷 ;
乌铁红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78-988
[5]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赵映慧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47-352
[6]   欠发达农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演化分析——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 [J].
李二玲 ;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738-750
[7]   基于分形理论的皖江城市带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J].
夏永久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1) :37-39+61
[8]   天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分析 [J].
何丹 ;
蔡建明 ;
周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6) :97-103
[1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产业集群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 [J].
李二玲 ;
李小建 .
人文地理, 2007, (06) :1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