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来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24
作者
冯舒 [1 ,2 ]
赵文武 [3 ]
陈利顶 [1 ,2 ]
吕楠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资源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退化,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服务不断下降。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围绕"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水土流失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框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和总结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区域比较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研究、生态服务权衡方法和模型构建等方面比较缺乏。建议未来黄土高原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应加强区域尺度上的综合研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深化景观格局演变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开展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定量识别方法学研究,开发格局-过程耦合模型;加强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同时开展相应的实证性研究,研发适宜的生态服务权衡模型,进而深入探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957 / 39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7 条
[1]   1981—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分析 [J].
赵文武 ;
王亚萍 .
生态学报, 2016, 36 (23) :7886-7896
[2]   中国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英文) [J].
傅伯杰 ;
潘乃青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07) :771-790
[3]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J].
张立伟 ;
傅伯杰 ;
吕一河 ;
董治宝 ;
李英杰 ;
曾源 ;
吴炳方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768-780
[4]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J].
缪凌 ;
董建国 ;
汪有科 ;
蒋观滔 .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 (02) :13-18
[5]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J].
王亚飞 ;
樊军 ;
贾沐霖 .
草地学报, 2016, 24 (02) :344-350
[6]   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J].
任慧君 ;
李素萃 ;
刘永兵 .
煤炭工程, 2016, 48 (02) :127-130
[7]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集成方法 [J].
傅伯杰 ;
于丹丹 .
资源科学, 2016, 38 (01) :1-9
[8]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陈赛赛 ;
孙艳玲 ;
杨艳丽 ;
王中良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12) :85-90
[9]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 [J].
王晓军 ;
武江涛 ;
王兵 ;
温奋翔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9) :2568-2575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水分状态空间模拟 [J].
段良霞 ;
黄明斌 ;
张洛丹 ;
索立柱 ;
张永坤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 (05) :64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