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27
作者:
缪凌
[1
]
董建国
[1
,2
]
汪有科
[1
,2
]
蒋观滔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深层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问题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利用2013年5月—2014年11月的定位监测0—900cm深层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得出:(1)研究区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剖面土壤水分均表现出上层波动剧烈,下层变化较小的特征。上层土壤含水量具有与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变化特征,代表当年降水的入渗深度,枣林、苜蓿草地、杏林和农地降水入渗深度范围分别为0—240,0—180,0—200和0—120cm。(2)深层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较小,枣林、苜蓿草地和杏林土壤水分在根系吸水作用下有微弱减少,农地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利用有限,得到降水补给土壤水分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对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苜蓿草地>杏林>枣林>农地。(3)枣林、苜蓿草地和杏林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一定的亏缺,苜蓿草地亏缺最为严重,平均亏缺度为67.7%,杏林和枣林平均亏缺度为55.4%和48.7%。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长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建设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