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27
作者
缪凌 [1 ]
董建国 [1 ,2 ]
汪有科 [1 ,2 ]
蒋观滔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深层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化问题正在日益严重的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利用2013年5月—2014年11月的定位监测0—900cm深层土壤水分资料分析得出:(1)研究区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剖面土壤水分均表现出上层波动剧烈,下层变化较小的特征。上层土壤含水量具有与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变化特征,代表当年降水的入渗深度,枣林、苜蓿草地、杏林和农地降水入渗深度范围分别为0—240,0—180,0—200和0—120cm。(2)深层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化较小,枣林、苜蓿草地和杏林土壤水分在根系吸水作用下有微弱减少,农地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利用有限,得到降水补给土壤水分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对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苜蓿草地>杏林>枣林>农地。(3)枣林、苜蓿草地和杏林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一定的亏缺,苜蓿草地亏缺最为严重,平均亏缺度为67.7%,杏林和枣林平均亏缺度为55.4%和48.7%。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长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建设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王燕培 ;
柴守玺 ;
陈玉章 ;
杨长刚 ;
常磊 ;
谭凯敏 ;
程宏波 ;
黄彩霞 ;
逄蕾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4, (06) :164-170
[2]   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分析评价 [J].
张哲 ;
焦峰 ;
梁宁霞 ;
王宗仁 .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 (04) :74-77+81
[3]   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J].
程立平 ;
刘文兆 ;
李志 .
生态学报, 2014, 34 (08) :1975-1983
[4]   黄土高原西部不同集雨保水措施下土壤水分变异特征 [J].
李小英 ;
段争虎 ;
刘理臣 ;
谭明亮 ;
陈小红 .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 (03) :118-123
[5]   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 [J].
张晨成 ;
邵明安 ;
王云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7) :102-108
[6]   黄土塬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J].
程立平 ;
刘文兆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9) :203-207
[7]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与草粮轮作水分恢复效应 [J].
方新宇 ;
李军 ;
王学春 ;
任晶晶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6) :3348-3356
[8]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J].
李军 ;
陈兵 ;
李小芳 ;
赵玉娟 ;
次仁央金 ;
蒋斌 ;
胡伟 ;
程积民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8, (04) :1429-1445
[9]   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J].
陈洪松 ;
邵明安 ;
王克林 .
生态学报, 2005, (10) :2491-2498
[10]   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进展 [J].
陈洪松 ;
王克林 ;
邵明安 .
林业科学, 2005, (04) :15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