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水分变化

被引:10
作者
王亚飞 [1 ,2 ]
樊军 [1 ,3 ]
贾沐霖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方式; 土壤水分; 苜蓿地; 弃耕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六道沟小流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地(12,15,17,21,26,41a)、荒草地(15,32,41a)、弃耕地(12,21,41a)、杏树地(14a)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垂直剖面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大小顺序为弃耕地>荒草地>杏树地>苜蓿地;苜蓿地、弃耕地0~200cm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而荒草地的储水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却持续减少。水蚀风蚀交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方式是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生长年限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 [J].
张志南 ;
武高林 ;
王冬 ;
邓蕾 ;
郝红敏 ;
杨政 ;
上官周平 .
草业学报, 2014, 23 (06) :313-319
[2]   石羊河下游沙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J].
李昌龙 ;
尉秋实 ;
柴成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9) :116-121
[3]   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 [J].
程积民 ;
程杰 ;
高阳 .
草地学报, 2011, 19 (04) :565-569+576
[4]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陈洪松 ;
霍竹 ;
郑纪勇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306-4316
[5]   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陈洪松 ;
霍竹 ;
吕殿青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10-15+29
[6]   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J].
信忠保 ;
许炯心 ;
余新晓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129-1139
[7]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方式下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 [J].
焦菊英 ;
焦峰 ;
温仲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67-674
[8]   黄土高原西部弃耕地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J].
魏兴琥 ;
谢忠奎 ;
段争虎 .
中国沙漠, 2006, (04) :590-595
[9]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上官周平 ;
樊军 ;
王丽梅 .
草业学报, 2006, (02) :85-92
[10]   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 [J].
焦峰 ;
温仲明 ;
焦菊英 ;
赫晓慧 .
草业学报, 2006, (02)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