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器人“法律人格论”的质疑——兼论机器人致害民事责任

被引:12
作者
解正山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法律人格; 产品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越发具有自主性并呈现出某些道德或法律的能力。鉴此,不少法律学者主张授予这些人工智能实体法律人格以使之成为法律主体。然而,这种实用主义的法律立场忽视了智能机器人与自然人以及法人间的本质差异,赋予它们所谓的权利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上都是值得商榷的,主张机器人承担自身"行为"责任更是不可能。相反,将智能机器人视为"产品"并通过优化现有责任法框架来合理分配机器人"行为"责任才是现实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人工智能体法律主体地位的法理反思 [J].
冯洁 .
东方法学, 2019, (04) :43-54
[2]   论人工智能体法律人格的考量要素 [J].
彭诚信 ;
陈吉栋 .
当代法学, 2019, 33 (02) :52-62
[3]   机器人“人格”理论批判与人工智能物的法律规制 [J].
张力 ;
陈鹏 .
学术界, 2018, (12) :53-75
[4]   论智能机器人的工具性人格 [J].
许中缘 .
法学评论, 2018, 36 (05) :153-164
[5]   人工智能时代对民法学的新挑战 [J].
王利明 .
东方法学, 2018, (03) :4-9
[6]   “电子人”法律主体论 [J].
郭少飞 .
东方法学, 2018, (03) :38-49
[7]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 [J].
郑志峰 .
法学, 2018, (04) :16-29
[8]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中国当代民法的历史性跨越 [J].
杨立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2) :72-97+206
[9]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J].
刘宪权 ;
胡荷佳 .
法学, 2018, (01) :40-47
[10]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J].
刘宪权 .
法商研究, 2018, 35 (01)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