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局限、关系嬗变与本体反思:人机传播视域下ChatGPT的应用探讨

被引:42
作者
姜泽玮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人机传播; 智能传播; ChatGPT; 人机关系; 技术伦理;
D O I
10.20003/j.cnki.xjshkx.2023.04.01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文章基于功能、关系与本体的HMC研究框架,对ChatGPT的应用及影响进行反思与探讨。从功能维度看,ChatGPT以“拟人际传播”的形态发挥部分人际传播功能,却无法替代人际交流,其可以无限靠近“拟人化表象”,但仍具有不可克服的固化模式与不可控偏向的风险。从关系维度看,ChatGPT生成的人机关系类型能够提供人际传播无法达成的使用满足,也将扩大伦理风险;AI的社会行动者属性仅存在于现象层面,与人类行动者具有本质差别,人机传播并不能真正实现主体间关系;人机传播对平台的赋权将加剧数字隐私风险和对用户的控制力,形成“人—AI—平台”三者间的多向控制关系;人机传播以及更大范围的智能传播生态正在构建全新的网络传播逻辑,预示着未来社交媒体文化的终结与连接逻辑的嬗变。从本体维度看,逐渐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ChatGPT要求对人的价值在哲学层面进行重思,人不再是万物的尺度,人与机器将走上双向影响、边界消融、互为尺度的未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ChatGPT:褶子、词典、逻辑与意识形态功能 [J].
张生 .
传媒观察, 2023, (03) :42-47
[2]   智媒时代的听觉转向、听觉审美与听觉场景 [J].
姜泽玮 .
青年记者, 2023, (02) :35-37
[3]   当“人-机”相遇:基于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录像民族志研究——以上海“COFE+机器人”咖啡亭为例 [J].
甘雨梅 ;
郭良文 .
新闻与写作, 2022, (12) :64-74
[4]  
庞亮,易茜.人机传播中的“背叛”:社交机器人的伦理困境[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04)
[5]   自然语言理解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之思 [J].
戴益斌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03) :26-31
[6]   “媒介世”:物质性语境下传播理论研究的演进 [J].
胡翼青 ;
张婧妍 .
编辑之友, 2022, (04) :128-140
[9]   再论“人工智能新闻生产体”的主体性 [J].
杨保军 .
新闻界, 2021, (08) :21-27+37
[10]   人是媒介的尺度: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主体性研究 [J].
薛宝琴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 42 (03)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