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媒介的尺度: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主体性研究

被引:24
作者
薛宝琴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闻伦理; 主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210.7 [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50301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内容整合能力驱动新闻业进入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生态格局发生极大改变。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屡屡深陷新闻伦理失范的困境,促使学者和业界人士重新审视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主体性问题。智能时代新闻伦理主体在机构层面和个人层面都发生了拓展,但从主体的实践维度和价值维度来看,人工智能的新闻伦理主体地位仍不成立。因而,必须建立起机构主体和个人主体的新闻伦理协同关系,并不断评估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和传播决策中的伦理向度,充分体现"人是媒介的尺度"这一新闻伦理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诠释的三个维度 [J].
薛峰 ;
何云峰 .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09) :61-69
[2]   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哲学思考 [J].
孙伟平 ;
戴益斌 .
社会科学战线, 2018, (07) :16-22
[3]   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思考 [J].
莫宏伟 .
科学与社会, 2018, 8 (01) :14-24
[4]   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2017, (10) :120-126
[5]   控制的危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情境 [J].
段伟文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7-10
[6]   人是机器的尺度——论人工智能与人类主体性 [J].
张劲松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01) :49-54
[7]   从费希特知识学看现代主体性的三种基本类型 [J].
庄振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03) :52-61
[8]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三个维度 [J].
骆郁廷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 62 (01) :5-10
[9]  
人工物的道德能动性[N]. 张卫.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 (00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