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法益刑法保护的检视与展望

被引:42
作者
孙道萃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数据法益; 刑法保护; 网络刑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大数据时代衍生大数据犯罪,网络数据的代际属性正夯实其独立的法益地位。早期刑法保护表现出从属性与狭隘性,当前保护呈现为重信息网络、弱数据安全的差序格局。多头保护持续暴露数据法益专门保护的疲软。数据法益的专门化与非专门化保护各有利弊,财产化保护具有专属意义,但专门保护具有天然的优先性与后续统领的潜质。网络刑法学的知识转型可以提供终极的制度保障,立法整体转型与创制网络刑法典尤为关键,刑事治理的网络化转型是积极的推动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的刑法应对——从个案样本切入 [J].
孙道萃 .
政治与法律, 2015, (11) :73-87
[12]   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 [J].
于志刚 .
政法论坛, 2015, 33 (05) :91-108
[13]   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犯罪的时代演变及其立法展望 [J].
李怀胜 .
法学论坛, 2015, 30 (04) :94-101
[15]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张明楷 .
法学, 2015, (03) :12-25
[16]   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J].
于志刚 .
法学评论, 2015, 33 (02) :113-121
[17]   网络犯罪:传统刑法面临的挑战 [J].
张智辉 .
法学杂志, 2014, 35 (12) :65-70
[18]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J].
于志刚 ;
李源粒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0) :100-120+207
[19]   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与刑事立法、理论之回应 [J].
于志刚 .
青海社会科学, 2014, (02) :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