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与刑事立法、理论之回应

被引:49
作者
于志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犯罪; 计算机犯罪; 刑事政策; 刑事立法; 司法解释;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4.02.025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从"计算机犯罪"发展到"网络犯罪"是一个历史过程,网络犯罪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基本类型: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网络犯罪、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网络犯罪,它们在不同阶段分别在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对于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提出了重大冲击和挑战,在现阶段属于共存的状态。回顾这一回应过程,在网络犯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刑事立法、理论的回应一直是被动反应式的,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反应体系。未来的应对思路,应当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基本背景,确立"网络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独立章节地位,甚至在适当时制定独立的"反网络犯罪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207 +20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M].于志刚; 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2]  
计算机与网络犯罪专题整理.[M].孙春雨; 贾学胜; 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  
网络与网络犯罪.[M].许秀中著;.中信出版社.2003,
[4]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M].于志刚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  
网络法律案例解读.[M].钟明通著;.九洲出版社.2000,
[6]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
[7]   恶意公布、售卖计算机安全漏洞行为入罪化的思考 [J].
于志刚 .
现代法学, 2010, 32 (02) :79-93
[8]   网络空间中帮助使用盗窃行为的实行化 [J].
于志刚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6) :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