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被引:53
作者
于志刚 [1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空间; 司法解释; 立法完善; 刑事政策;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50302 ;
摘要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深度社会化,以及传统社会关系在网络中的转移和再造,网络的空间属性日益明显,以网络为犯罪空间的犯罪类型成为今后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刑法予以专门性的回应。回顾网络不同发展阶段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传统刑法规则对于网络的空间性存在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并以此作为自身评价逻辑的一贯立场。在三网融合的时代,网络的秩序性价值凸显,更需要传统刑法对于网络的空间化予以专门的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 [J].
孙万怀 ;
卢恒飞 .
法学, 2013, (11) :3-19
[2]   网络、网络犯罪的演变与司法解释的关注方向 [J].
于志刚 .
法律适用, 2013, (11) :19-24
[3]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
[4]   三网融合视野下刑事立法的调整方向 [J].
于志刚 .
法学论坛, 2012, 27 (04) :5-12
[5]  
共同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于志刚, 2010
[6]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于志刚著, 2003
[7]  
网络法律案例解读[M]. 九洲出版社 , 钟明通著, 2000
[8]  
新编中国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主编, 1998
[9]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国家安全的基石 .2 俞晓秋.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07/c387081-254216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