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年滇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时空演变

被引:13
作者
尹娟 [1 ]
董少华 [2 ]
陈红 [1 ]
机构
[1]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2]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
关键词
空间联系; 综合评价模型; 时空演变; 滇中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引力模型、城市流模型、交通可达性模型、信息通达性模型为基础构建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综合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4—2013年滇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滇中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加,区域差异明显,联系强度总体偏低;2城市群空间联系方向以昆明为中心呈圈层式向外辐射及沿南部、东北交通干线呈轴线式空间拓展,西北部空间联系强度最弱;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状况对区域空间联系强度影响较大,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及交通道路网完善,可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部湾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朱士鹏 ;
徐兵 ;
毛蒋兴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6) :104-109
[2]   基于信息流的城市—区域关系比较研究——以马鞍山和芜湖为例 [J].
曹子威 ;
罗震东 ;
耿磊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47-53
[3]   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J].
刘建朝 ;
高素英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2) :57-61
[4]   基于交通流视角的浙江省县域空间联系格局研究 [J].
江勇 .
经济地理, 2012, 32 (12) :73-78
[5]   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J].
刘立平 ;
穆桂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6) :164-168
[6]   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SOM神经网络分级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J].
陈园园 ;
李宁 ;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11, 31 (12) :1461-1467
[7]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 [J].
李娜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5) :72-77
[8]   江淮城市群空间联系及整合模式 [J].
李俊峰 ;
焦华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3) :535-544
[9]   四川盆地城市群主要城市通达性及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J].
郭丽娟 ;
王如渊 .
人文地理, 2009, 24 (03) :42-48
[10]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 [J].
黄飞飞 ;
张小林 ;
余华 ;
崔开俊 .
人文地理, 2009, (02)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