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99
作者
刘建朝
高素英
机构
[1]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联系强度;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城市群;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强化空间联系是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从区域和产业两大维度,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与城市流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联系,但较为松散。京津之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均相对松散,说明京津两市的空间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石家庄、唐山与京津空间联系最为紧密,唐山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城市流不如石家庄,两者依然是京津冀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主要候选者;其余城市与京津的联系强度及城市流都较小,说明其与京津的落差在进一步加大,这也导致了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存在较高难度,京津"孤岛"仍将进一步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36-543
[2]   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与SOM神经网络分级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J].
陈园园 ;
李宁 ;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11, 31 (12) :1461-1467
[3]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40-1844
[4]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 [J].
李娜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5) :72-77
[5]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J].
李红锦 ;
李胜会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1) :19-24
[6]   “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阶段与趋势特征分析 [J].
祝尔娟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10) :122-128
[7]   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J].
吴群刚 ;
杨开忠 .
城市问题, 2010, (01) :11-16
[8]   基于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 [J].
王芳 ;
夏丽华 ;
张太煜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01) :47-53
[9]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 [J].
姜博 ;
修春亮 ;
陈才 .
经济地理, 2008, (05) :853-856+861
[10]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