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显著性变化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李珊 [1 ]
李启权 [1 ]
王昌全 [1 ]
史文娇 [2 ]
袁大刚 [1 ]
李冰 [1 ]
高雪松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川西南;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2011年盐源县实地采样数据和19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30年来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23.02 g kg-1下降到16.69 g kg-1,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初始含量较高的土类、海拔段和地貌区下降幅度明显较大,导致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值区由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变为东部区域。半方差分析表明,近30年间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的变程由67.5 km缩短至55.8 km,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从42.8%增加至50.0%,表明人类施肥耕作等随机因素使得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减弱,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降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分析表明,土类和海拔的作用由极显著(p<0.01)变为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与主要养分因子中全氮的相关程度减弱,与全磷和p H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这进一步说明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的影响在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土壤学.[M].黄昌勇; 徐建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  
中国土壤.[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主编.科学出版社.1978,
[4]   安徽省皖南山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宣州区为例 [J].
马渝欣 ;
李徐生 ;
李德成 ;
韩志勇 ;
张甘霖 ;
李贤胜 ;
杨平 ;
何小卫 ;
赵燕洲 ;
李若清 ;
奎秀 .
土壤通报, 2014, 45 (06) :1424-1429
[5]   德阳旌阳区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吴德勇 ;
张新 ;
李启权 ;
张维 ;
罗由林 ;
代天飞 ;
冯文颖 ;
穆雨恒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 (06) :814-820
[6]   1954—2010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碳储量时空动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顾峰雪 ;
庞瑞 ;
张远东 ;
黄玫 ;
李洁 ;
郝卫平 ;
梅旭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1) :1930-1943
[7]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特征 [J].
慈恩 ;
朱洁 ;
高岩红 ;
王莲阁 ;
谢德体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09) :122-128
[8]   1980—2011年川东平行岭谷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 [J].
邵景安 ;
惠辽辽 ;
慈恩 ;
谢德体 .
生态学报, 2014, 34 (15) :4347-4360
[9]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影响因子显著性变化特征研究 [J].
王充 ;
于东升 ;
张海东 ;
赵永存 ;
史学正 ;
王宁 .
土壤学报, 2014, 51 (04) :845-852
[10]   江苏省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J].
赵明松 ;
张甘霖 ;
吴运金 ;
李德成 ;
赵玉国 .
土壤学报, 2014, 51 (03) :44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