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显著性变化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李珊 [1 ]
李启权 [1 ]
王昌全 [1 ]
史文娇 [2 ]
袁大刚 [1 ]
李冰 [1 ]
高雪松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川西南;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2011年盐源县实地采样数据和19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30年来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23.02 g kg-1下降到16.69 g kg-1,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初始含量较高的土类、海拔段和地貌区下降幅度明显较大,导致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值区由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变为东部区域。半方差分析表明,近30年间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的变程由67.5 km缩短至55.8 km,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从42.8%增加至50.0%,表明人类施肥耕作等随机因素使得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减弱,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降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分析表明,土类和海拔的作用由极显著(p<0.01)变为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与主要养分因子中全氮的相关程度减弱,与全磷和p H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这进一步说明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的影响在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063 / 10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1992-2010年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性研究 [J].
李明明 ;
韩凤朋 ;
刘恒博 ;
庞国伟 ;
张兴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4) :134-139
[12]   近30a贵州遵义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惠辽辽 ;
邵景安 ;
慈恩 ;
谢德体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4) :653-665
[13]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Soil Nutrients:A Case Study in Taihu Region of China.[J].LIU Lei-lei;ZHU Yan;LIU Xiao-jun;CAO Wei-xing;XU Mao;WANG Xu-kui;WANG En-li;.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 01
[14]  
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C; N; and P stoichiometry and storage in subtropical ecosystems: A case study in China.[J].Yang Gao;Nianpeng He;Guirui Yu;Weiliang Chen;Qiufeng Wang.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4,
[15]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2006, (07) :750-763
[16]   东北黑土土壤磷的纬向分异 [J].
赵少华 ;
宇万太 ;
张璐 ;
沈善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4) :34-37
[17]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18]   1990~2000年中国土壤碳氮蓄积量与土地利用变化 [J].
刘纪远 ;
王绍强 ;
陈镜明 ;
刘明亮 ;
庄大方 .
地理学报, 2004, (04) :483-496
[19]   20年来我国潮土区与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对比研究 [J].
徐艳 ;
张凤荣 ;
汪景宽 ;
王秋兵 ;
王茹 .
土壤通报, 2004, (02) :102-105
[20]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周涛 ;
史培军 ;
王绍强 .
地理学报, 2003, (05) :72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