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

被引:220
作者
张辉 [1 ]
唐琦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生产要素;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含义,认为“新”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要素结合方式,“质”体现为高质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动能,二者引发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发展效果的质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具备正确认识其新质态、创造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有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更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飞跃。由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 [J].
李政 ;
廖晓东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 (06) :146-159
[2]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 [J].
高帆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3, 14 (06) :127-145
[3]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J].
王珏 ;
王荣基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 37 (01) :31-47
[4]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J].
戴翔 .
天津社会科学, 2023, (06) :103-110
[5]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 [J].
徐政 ;
郑霖豪 ;
程梦瑶 .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11) :51-58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 [J].
蒲清平 ;
黄媛媛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9 (06) :1-11
[7]  
唯物主义历史观视域中的网络生产力论析[J] 戴圣鹏;姚梦雪; 海派经济学 2023,
[8]   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方略 [J].
张辉 ;
吴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60 (05) :152-163
[9]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贸易的共享效应分析 [J].
张辉 ;
闫强明 ;
李宁静 .
经济研究, 2023, 58 (05) :4-22
[10]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与超越[J] 姚梦雪;叶泽雄;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