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被引:238
作者
戴翔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研究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生产力;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23.06.01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作为数字技术主导下生产力“跃迁”的新质生产力,既与传统生产力有重要区别,同时又由于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而与传统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至少体现在“新”“质”“力”三个维度,其中“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作为生产力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产业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起点;“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超越传统的“物质变换”范畴;“力”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以往热力、电力、网力到算力的升级。上述三方面的发展变化,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要求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从而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加强数字技术的渗透和应用,注重数字技术的自立自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着力推动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技术变化方向异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证据 [J].
左晖 ;
艾丹祥 .
管理世界, 2022, 38 (08) :132-159
[2]   以包容效率与公平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J].
洪银兴 .
经济学家, 2022, (02) :5-15
[3]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J].
范合君 ;
吴婷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43 (01) :3-22
[4]   工业机器人、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增长 [J].
胡张婷 ;
周世军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 (02) :1-5
[6]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J].
谢莉娟 ;
陈锦然 ;
王诗桪 .
统计研究, 2020, 37 (09) :56-67
[7]   人工智能与全要素生产率——证伪“生产率悖论”的中国证据 [J].
刘亮 ;
胡国良 .
江海学刊, 2020, (03) :118-123
[8]   “互联网+”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 [J].
肖利平 .
经济学家, 2018, (12) :38-46
[9]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
[10]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3)